中医认为咳嗽首先是责之于肺 治疗咳嗽

发布时间:2020-11-27 00:00:00

中医认为咳嗽首先是责之于肺。肺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一旦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导致咳嗽。治疗咳嗽首先要考虑恢复肺自身的功能,比如常说的宣肺化痰、降气止咳等。常用药物如麻黄、苦杏仁半夏射干、苏子、白前、前胡百部款冬花等等比较多。但是不少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仍然咳嗽不止,就需要找找是不是因为以下因素导致。

水饮内停

当前治疗咳嗽一个较常见误区就是一看到咳嗽就认为是炎症,西医大量消炎药甚至动不动就输液,而中医就用清热解毒化痰药物。市面上常见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尤其是一些糖浆大多数都是清热止咳药物居多,比如急支糖浆、蛇胆川贝液等等,这些药物特性就是寒凉之性。不少患者的病因是感受寒邪,患者如果自身虚寒体质,容易产生水饮,此类患者会出现虽然咳嗽时间长,但是痰是清稀甚至白色泡沫状,舌质淡苔白腻或者润,没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的现象出现。所以考虑患者是水饮内停的咳嗽,治疗不宜用寒凉药物,需要温肺化饮。我们通常可以选择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有效,尤其对外感寒邪没有祛除,内有水饮的咳嗽患者疗效显著。治疗用药不必拘泥于西医的支气管炎肺炎的概念。

食积

不少咳嗽患者尤其是小儿咳嗽难以治愈,我们需要考虑食积因素。当患者出现舌苔厚腻、有口气、大便不畅时候,多半体内有食积。这种患儿咳嗽的一个特点就是凌晨咳嗽加剧,正如《症因脉治》卷二记载:其证每至五更嗽发,嗽至清晨,或吐痰味甜,胸前饱闷,脉洪大或沉滑。小儿可能会出现晚上低热,爱踢被子,手脚心发热、出汗等表现。食积咳嗽容易被忽视,一些小儿就用镇咳药物无效更需要注意体内是否有食积。

食积咳嗽治疗需要消食和胃化痰,常用方有二陈平胃散(药用姜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炒苍术、厚朴)、三子养亲汤等,也可以在宣肺化痰药物基础上配以保和丸(颗粒)。

成人也有一种特殊咳嗽就是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咳嗽,也可以按照考虑食积因素,需要健脾理气消食,可以有效减轻食道反流。

脾虚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可见,中医治疗咳嗽不只是单独考虑肺脏自身因素,需要考虑其他脏腑。

明·李中梓《证治汇补·痰证》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的中间环节。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所以脾虚生痰是咳嗽的一个重要因素。脾虚咳嗽常见于素体虚弱或者急性咳嗽后迁延不愈,除了咳嗽还有食欲减退、口淡、脘腹闷胀、疲乏无力、面目浮肿、无精打采、便稀、怕冷、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等表现。

脾虚咳嗽一般痰都比较多,所以治疗遵循健脾化痰的原则,此法对后天不足、年高体衰、脾胃虚弱、饮食不佳的咳嗽患者最为适宜。用药可以四君子汤配二陈汤加减治疗,尽量少用镇咳药物。

肝火旺

中医理论五行学说中,金克木,即肺金克肝木,如果肝气太旺则肺反被肝木所侮,因此咳嗽不止,即所谓的“木火刑金”。肝主疏泄,肺主肃降、主治节。肝之经脉上入隔膜,分布胁肋,注于肺,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日久化火,肝火犯肺,阻遏肺气从而影响肺气宣降,肺气上逆而咳,此谓之肝咳。

此类患者常表现气逆胁痛,咳嗽阵发性加重,咽干少痰,咳嗽时面红目赤,常伴有心烦口苦,甚至痰中带血,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左关尤甚。在临床上重在清肝火,则肺火自降;疏泄肝气,则肺气肃降,咳嗽自愈。

以上总结了几种咳嗽反复难愈的常见因素,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的需要我们细心分析。(刘立红)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