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热热势不退 毛德西临床青白退热饮

发布时间:2014-06-18 00:00:00

青白退热饮是毛德西教授在临床中摸索的一张方子,由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3个方剂加减而成,主要用于发热持续不退,外感内伤发热均可用之。

组成:青蒿30克,白薇30克,银柴胡15克,北柴胡15克,黄芩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连翘30克,苏叶5~10克(后下),薄荷5~10克(后下),生甘草10克。

加减运用:无汗出者,加荆芥15克,防风10克;夜热甚者,加生鳖甲30克(先煎);头痛者,加葛根15克,川芎6克;苔腻口淡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小便短赤者,加白茅根30克,冬瓜皮30克;便秘者,加生大黄5~10克,炒牵牛子5克;咳嗽者,加百部15克,桑白皮15克。

功效:祛风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感冒发热,热势不退,或内伤持续发热,或伴有轻微恶寒,无汗或少汗,或头痛,或昼安夜热,舌苔薄白,脉象浮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先用武火,后用文火,每次煎20分钟即可,共煎2次,药液混合,约500毫升,分2次服;若高热者,每日服用750毫升(即1剂半药液),分早、中、晚三次服用。服后避风,卧床盖被,使身有汗出为宜。高热者,可大汗出,迅速退热;低热者,可微微汗出,以防大汗出,伤及阳气。汗退后,可饮温热粥,以和胃气。

方解:发热是一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有时并无明确病因,西医常以抗生素对应治之。中医温病学认为,发热有卫气营血层次之分,因此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本方由3个方剂加减而成,即青蒿鳖甲汤、白虎汤、小柴胡汤。青蒿鳖甲汤清阴分之热(里热),白虎汤清气分之热(表热),小柴胡汤清半表半里之热;另有开发腠理之药,如苏叶、薄荷,二味均为辛味药,前者性温,后者性凉,其用量可依据证候性质而定,有了这两味药,腠理开泄,溱溱汗出,热势自然消退;方中所用连翘,是吸取张锡纯的经验,张氏云:“连翘用至一两,必能发汗,且其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连翘另一个特点是能透发经络之热,解毒之力较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比较强。在解热方面,毛德西教授喜用柴胡和银柴胡,前者清气分之热,后者清阴分之热,具体分量可以调整。这张方子在河南省中医院已用了20多年,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对于发热无汗的患者,服后常能续续汗出,体温随之下降,这样的病例有许多。但对于湿温引起的发热不宜使用,故凡舌苔厚腻者,应慎用之。

病例:张某,男,42岁。2012年3月就诊。持续低热1月余,体温一般在37.1℃~37.8℃之间,伴有轻度咳嗽,痰少,无汗,微恶风寒,不思饮食,曾用抗生素5天,体温略有下降,但患者在停用抗生素后的第二天,体温恢复到37.8℃,白细胞10.6×109/L,中性粒细胞87%,胸透提示:支气管炎。舌苔薄白而腻,脉象浮滑偏数。

辨证分析为:风热夹湿,郁于肌表。法当祛风清热,佐以化湿。方用青白退热饮加减。

处方:青蒿30克,白薇15克,北柴胡15克,银柴胡15克,连翘30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薄荷10克(后下),苏叶10克(后下),藿香10克,佩兰10克,百部10克,黄芩10克,生甘草5克。水煎两次,约500毫升,分4次服用。

二诊:服药后,胸背微微汗出,咳嗽减轻,服用5剂后,体温由37.8℃降至37.2℃,并有食欲感。但大便干结不利,于上方加生麦芽15克,稻芽15克,石斛10克。继服5剂,体温维持在36.5℃~36.8℃,诸症已失。嘱咐以小柴胡颗粒善其后。

按:此案发热,微恶风寒,说明病邪仍然在表,这里所说的“表”,即六经的太阳经与阳明经,或说是温病的卫分与气分。但毛德西喜欢用卫气营血的辨证来解释。他认为,用卫气营血辨证比较明晰,特别是对于长期发热的病人,多有耗阴之嫌,如此辨证不易使人陷入“辛温动血”之囿。在具体应用时,毛德西常用北柴胡与银柴胡配伍,北柴胡解气分之热,银柴胡解阴分之热;或者说,北柴胡解在表之热,银柴胡解在里之热。另外,要注意患者的大便情况,若干结难下,就要加入大黄或牵牛子,尽快通便,“泄热存阴”是治疗温热病的大法,不可忽视。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